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筑是“春秋樓”。
龍潭大峽谷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顏掌故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谷內關峽相望,潭瀑連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12億年的地質沉淀合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南北長達1公里,至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通州大運河森林旅游區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位于北京通州新城北運河兩側,北起六環路潞通橋、南至武窯橋,河道全長約8.6公里,左堤長8191米,右堤長3639米,總建設面積713公頃(約10700畝),整體氣勢宏大,體現運河平闊如鏡,平林層層如浪,綠楊花樹如畫,皇木沉船如煙的特色,展現現代與樸野并存的風格。
中國園林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園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位于北京市豐臺區鷹山腳下,永定河畔。自2010年開始籌建,于2013年5月開館運行,由主體建筑、室內展園與室外展區三部分組成。
甘露寺始建于北魏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相傳,甘露寺初建時名稱為百草寺,當年隋煬帝三女兒南陽公主因不滿父君暴政,曾在此削發為尼,法名妙善,隋煬帝知道后大怒,火燒百草寺。而南陽公主妙善則被當時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救出,護送到河北西部的蒼巖山隱居修行。到唐代佛教鼎盛,百草寺重新修建,改名為:甘露寺。到明代時重修改名:蓮花庵,后又改為甘露寺,民國時期該寺毀于戰亂。
山東壽光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濕地公園”)地處山東省壽光市北部,小清河下游,萊州灣海濱,地理坐標為北緯37°08′13″~37°11′28″,東經118°43′29″~118°46′10″,南北跨度6.07km,東西3.76km,總面積945公頃,規劃建設后濕地面積為644.47公頃,濕地率68.20%,分為生態保育、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務四大功能區,濕地類型為濱海鹽田濕地、蘆葦沼澤濕地和人工水塘濕地等多種濕地類型組成的復合人工濕地,規劃總投資2.82億元,建設期限為2012年至2019年,共8年,分三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