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風景區以壯麗著稱,山峰陡峭高聳。在這里可以觀看懸崖峭壁上的街道天街,行走在當年的登山御道,攀至山頂,體驗“一覽眾山小”。除了自然風光外,山上還有眾多的古跡、石刻、宗教廟宇等人文景觀。
玉皇頂位于碧霞祠北,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廟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證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F在,玉皇頂已成為人們登高望遠、憑眺祖國大好河山的觀景勝地。
方形廣場四周欄板刻制歷代名人關于泰山的名言名句,并對廣場及其周圍實施綠化。在圓形廣場內建六個售票亭、配備建設門禁系統、實行刷卡檢票,有序乘車;內圈為行車道,能同時???2輛旅游車,每小時發送游客8000多人,可滿足旅游高峰期游客乘車需要。
中天門是登泰山東、西兩路的交匯點,也是盤山公路終點。中天門建于清朝,為兩柱單門式石坊。中天門身處峽谷,周圍景色壯美,群山環繞。此處為登頂半程,上下必經之地,游人經過下半段的山途跋涉,來到中天門,無不心情舒暢。
云步橋在快活三里北首,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單孔拱形石橋,原名雪花橋。橋北大壑臨斷崖,飛瀑直下,是游人駐足小憩的天然所在。東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為石作,內外鐫滿楹聯和詩文,游人可從這些石刻中,領略偉大的中華精神,升華心靈世界。
五大夫松位于云步橋北側,盤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額題“五大夫松”。坊西有古松,又稱“秦松”,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詠五大夫松》的摹刻。 五大夫松是泰山受帝王封贈的植物,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登封泰山時,中途遇雨,避于大樹之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后世訛為五株松樹,該樹后被雷雨所毀。
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余級,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這里的兩側山崖壁就像被削過一樣,陡峭的山路在懸崖之間,遠遠看起來就像是去天門的云梯。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級臺階。
升仙坊位于緊十八盤的起始處,為兩柱單門式石坊,額題楷書“升仙坊”。此處山勢陡峻,懸崖測立,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升仙的意境。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聯翩?;匾暽较?,常有騰身云霄之感,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岱頂在望。 緊十八盤是泰山的標志性景點,走完緊十八盤就是泰山山頂,進入仙界,所以升仙坊豎立在山路正中,意為經過千辛萬苦即可登仙。
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創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在登山盤道的頂端,由下往上看猶如天上宮闕,所以取仙境場所南天門命名。穿過南天門就是泰山山頂,有從“人間”到“天上”之說。南天門歷史悠久,經明清重修,建國后又翻修兩次,現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風格,但依舊壯觀。
天街位于岱頂,西起南天門,東止碧霞祠。這里不僅風景優美,而且買賣興隆,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臺階就是天街,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這里的商號歷史悠久,很多店鋪老板都有以實物作招牌的傳統。
碧霞祠位于岱頂,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組建筑巍峨嚴整,氣勢恢宏,又原因處在山頂,所以宛若天上宮闕。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
玉皇頂位于碧霞祠北,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廟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證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F在,玉皇頂已成為人們登高望遠、憑眺祖國大好河山的觀景勝地。